【编者按】5月6日22:04,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播出《群众路线大讲谈》第三十期节目,东方今报今日摘要刊发播出台本,以飨读者。
【主持人】开国上将许世友的长子许光替父行孝的故事,在中原大地已经传为美谈。许光回到老家新县后,在他身上还发生了哪些传奇故事?作为将门后代,他的生活和工作到底怎么样?本期节目请到了许光的大女儿、第二炮兵后勤部卫生部部长许道江,许光的二儿子许道仑,许光生前的亲朋好友,新县的父老乡亲代表,来一起追忆许光的人生故事。
干吗分我两套?不要!
【短片】这是许光生前居住了20年的公寓楼,二楼西户的家只有70平方米,走进狭小的客厅,老式的家具和四张小沙发并排挤在一块。老式黑白电视机、上个世纪60年代的军旅皮箱、70年代的木柜、80年代的简易床,到处是历史的印痕。
【主持人】片中我们的确感受到了许光的生活到底是怎样一种俭朴。
【许道江】父亲住这样的条件,我们也怕别人说我们不孝顺,就不停地去要求给他做点什么,他都很反感。他唯独在他卧室里,允许花1000块钱,买了最便宜的制冷的一个空调。我乘胜追击说,再给你换一个电视吧。他突然就发火了,换什么换?你还没完了!当时他一发火,我再也不提了。
【主持人】在新县,听说别人家的房子都是越搬越好,许光家的房子越搬越差,为什么?
【许道江】实际上他转业以后,只搬了一次家。当时听说县人大准备盖第一栋家属楼,没有地皮,我父亲的这个院子都有200多平方米,就在县委机关大院的边上,他就提出来,把他的院子拆了。他一提,周围有几个副县级干部家的也得拆嘛。房子盖好后,我们家孩子也比较多,县里就说给他两套,一梯两户。我父亲坚决拒绝,说别人都是一套,干吗分我两套?不要。
叫我给你搭梯子调工作?没门
【短片】许光生活俭朴,但对困难百姓慷慨相助,看到别人困难,他一下子能拿出80块钱给人家,当时米1毛4、稻谷9分、盐1毛多。
【许道江】他把别人的事情永远都放在首位,但从来没有为我们子女后代办过一件事情,包括我们家所有的亲戚,都没有得到他的任何帮助。
【杨定根】我跟许光是亲戚,是忘年交,感情非常牢固,他对我的要求也非常苛刻。我1977年当民办教师,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1978年入党,当年即被河南省文化厅表彰为先进工作者。有一次他跟我见面,第一句就问你工作搞得怎么样?入党没?得奖没?我头脑一激灵,这是个好机会。我说我入了党,还得了奖,你能不能想办法把我调到县文化系统工作。
他沉默了一下,风云突变喊道,你想叫我给你搭梯子上?没门。你自己搭梯自己上。
【主持人】现在你理解他这样做吗?
【杨定根】理解了。他本来就是一个清正廉洁、艰苦朴素、平凡的一个人,就是要自己闯出一条路,自己走。
夜查防汛 磕掉门牙还要去
【短片】上世纪70年代初,新县基本上还处于“一个灯泡亮全城、一个喇叭响全城、一根烟功夫逛全城”状态。许光为解决县里的“通话”和“通电”等难题四处奔波。
【主持人】我们把时任新县常务副县长的韩文定请到了节目现场。
【韩文定】1987年夏天,新县连下大雨,许光和我们分包乡镇防汛任务。当时许光同志分管陈店、郭家河几个乡镇。我记得有一天夜晚,防汛指挥部突然通知包乡的领导,都要立即赶到所包乡。那晚雨特别大,他也到自己的乡镇去了,大雨把路淹了,车无法通行,陷在泥里。当时他昏迷了,脸上缝了20多针,门牙也磕掉了。刚一醒他就对我说,我要上陈店,要上郭家河,我说你不能去了,再去就没命了。他说假如出了问题,我向人民交待不了。
谁嘴馋就不要跟我下乡
【主持人】许世友将军是“战神”、“酒神”,许光的酒量怎么样?
【新县人武部政委张安武】许光同志是不喝酒的。他不仅自己不喝酒,下乡镇的时候,还定了个规定叫做“三戒”,戒烟、戒酒、戒荤。他不仅这样要求自己,还要求跟他一块的人。他说,你们谁嘴馋,谁就不要跟我去,你跟我去,就要落实这“三戒”,得保持这种清廉的作风。
【主持人】许光的“三戒”和现在我们的“八项规定”有异曲同工之妙。
【新县县委书记杨明忠】许光同志这些好的作风、好的品质是我们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生动的、鲜活的教材。作为老区的一名基层干部,我们也经常感到山上躺着革命的烈士,山下站着人民群众。我们肩上的担子是沉甸甸的。
纯粹的许光留下了无价的精神财富
【主持人】我们知道许世友将军去世的时候,他留下来的遗产是几百块钱,同样许光也没有给你们留下什么更多的财物,也没有为你们谋取高官厚禄。
【许道江】我觉得他留下的是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就是咱们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首先要继承,像爷爷和父亲一样,严格要求,严格自律,满腔热情地服务于人民。
【主持人】许光一生可以说是低调朴素的,生前从来不接受媒体的采访,也拒绝子女帮他整理回忆文章,一直到去世以后被评为第四届河南省道德模范,他的事迹才逐渐被呈现于国人面前。许光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但我觉得他留下的记忆是永不磨灭的,每一个知道许光事迹的人都不能不叹服,这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他的人生是对“将门”家风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