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光,1929年4月7日(农历)出生于湖北麻城县乘马岗乡许家洼(今河南新县田铺乡河铺大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 历任海军北海舰队战士、航海长、舰长,河南省新县人武部参谋、军事科长、副部长, 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13年1月6日2时44分因突发心梗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4岁。

道德模范许光先进事迹

大别山的杜鹃火样红

巍巍青山,英雄儿女。爸爸,川流不息的钱来鲜花敬酒的父老乡亲表达他们对爷爷和您的崇敬、 信任和爱戴。没有了惊心动魄的枪声,没有了那千疮百孔迎风飘扬的战旗,爷爷的墓碑上, 红五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父亲的墓上,金色的党徽在灼灼闪烁,与满山的映山红交相辉映。 爷爷是开国元帅,战功卓著,出身农民,却名垂青史;爸爸是红军之后,和爷爷血脉相传, 淳朴如初,身上永远带着泥土气息,继承和发扬了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品质, 他们都得到百姓的敬重和爱戴,他们是纯粹的中国共产党人。

许光:将门布衣的人生守候(上)

许光:将门布衣的人生守候(下)

将门布衣—— 追记许世友将军长子许光

深刻怀念敬爱的父亲——许世友长子许光

追记许世友将军长子、新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许光

信阳市社会各界掀起学习许光为民务实清廉精神的热潮

王树声将军之女看望许世友将军长子许光

许光1929年出生于河南新县,是许世友将军与结发妻子朱锡明的长子。作为革命者的后代,从小颠沛流离,生活困苦,但始终与父亲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也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父亲和家乡。肩负着父亲的信任与嘱托,放弃光荣的海军生涯,毅然返乡替父尽孝,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许世友将军
  • 1977年与父亲许世友将军广州合影
  • 1970年许世友将军、夫人田普、长子许光、三子许援朝、长孙许道昆在南京
  • 对越自卫反击战前许世友将军与长子许光、孙子许道仑、孙女许道江、许道海在广州
  • 许世友将军和家人合影,后排中为长子许光
  • 许世友将军寄给许光视察沿海哨所的照片
  • 许世友夫妇与子女合影
1949年入伍,成为光荣的海军战士

当父亲问及许光想干什么时,许光毫不犹豫地回答: “我想当兵,像父亲一样报效祖国!”许光的春天真的来了。 参军入伍后,许光先后在华东军政大学山东分校、第十二步兵学校、第五航空兵学校、大连海军舰艇学院学习, 成为新中国第一批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北海舰队的首批舰艇长。在山东上文化速成中学时,许光童年时期的成长经历, 深深地打动了他的班主任李心田老师,他结合几位将军后代传奇故事,创作出的小说《闪闪的红星》, 后来被改编成同名电影,黑圆脸、大眼睛的“潘冬子”成了一代中国青少年向往的偶像,许光就是潘冬子的原型之一。

  • 1949年入伍,成为光荣的海军战士
  • 1952年华东军政大学第十二步兵学校学员
  • 1954年海军舰艇学院学员
1985年出席河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老区也意味着贫困,意味着百废待兴。从军营回来的青年干部许光,为改变老区面貌,一头扎进家乡建设中,在新县这张“白纸”上添加了绚丽的。色彩这是许光写给父亲许世友信中的话。父子俩家书不断,说得最多的不是家事,而是新县的建设、乡亲们的生活。儿子总在信里说,新县很好,发展很快,家乡又有新变化,每次接到家书,许世友都特别高兴,常常免不了为此多喝两杯。

  • 70年代任新县武装部军事科科长(左一为许光)
  • 70年代任新县武装部副部长期间组织民兵训练(第二排右五为许光)
  • 任新县人大副主任期间与同事合影
2012年8月,王树声大将的女儿王宇宏代表母亲来新县看望许光,亲切交谈

回到新县40多年,许光先在武装部一干就是20年,历任参谋、科长、副部长,直到转业,还是一个老副团。许世友将军去世后,武汉军区的一位领导出于对老首长后代的关心,有意调许光到武汉军区机关工作,被他婉拒了。1982年,由于工作突出,省军区拟提升许光为信阳军分区领导,但许光主动提出要转业到地方工作。 同事好友无一不说许光谦和低调:他从不以高干子女、名将之子自居,从不把父亲许世友将军的光环作为炫耀或者谋取个人利益的资本,从未依仗父亲的名气参加任何公开活动或商业行为。

  • 1995年与夫人杨定春在北京八达岭
  • 1992年与许世友将军老部下、广州军区司令员尤太忠上将在新县合影
  • 1995年与弟弟许援朝将军(时任南京军区技装部部长)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一部名为《闪闪的红星》的电影轰动全国。因为这部电影,人们记住了电影的主人公——“潘冬子”。

“潘冬子”犹如一颗闪闪的红星,永远闪耀在人们心中。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潘冬子”的原型是谁,更不会想到他竟然是少林寺走出来的传奇将军许世友的长子许光。

 

解放后,为了不让年事已高,又过不惯城里生活的母亲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许世友重任在肩、军务繁忙,不能回乡侍奉,经过慎重的思考后,他决定让儿子许光代其尽孝,遂将其调回新县家乡工作。 对于许光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选择

作为大孝子,许世友对母亲的孝敬是出了名的。最有说服力的两个例子是: 许世友在撤离苏区时,冒着生死夜里潜回家中与老母告别....

影片《闪闪的红星》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让人难以忘记:潘冬子勇敢地与敌人斗争;为了帮助母亲掩护群众转移,他用稚嫩童声坚定的说:“妈妈是党的人,我就是党的孩子……” 这个声音至今听起来都是那样令人震撼!

许大安是许世友离开家乡后奶奶托先生给起的大号,后来父子重逢,许世友给儿子更名许光,饱含着一个父亲对儿子要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的期望。

生下来就经历了血与火的岁月、记事起就天天面临着生死考验。这种不平常的经历,使许光从小就懂得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就坚定了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这个84岁的老人用一生的奋斗为我们留下了一份无字答卷:为了让闪闪红星传万代。

许光在“文革”期间险些受到江青的迫害,即使这样,许光永远跟党走的信念从未动摇过,从没有说过一句有损党的形象的话、办过一件有损党的声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