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与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四川、陕西两省边界地区领导创建的一块重要的根据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在中国革命和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徐向前作为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他领导和指挥红四方面军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一、徐向前率部征战,反击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攻”,开辟和巩固、扩大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1932年10月,由于敌人的强大和张国焘战略指导上的错误,红四方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四次“围剿”,被迫撤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在向西转移途中,徐向前指挥红四方面军部队突围漫川关,翻越秦岭山,南渡汉水,越过风雪大巴山,行程3000余里,连续击破国民党军10余万人的围追堵截,进入川北。入川后,徐向前和红四方面军总部制定了以控制通南巴,建立新的根据地为目标的战略构想。
徐向前指挥红四方面军创建和巩固川陕革命根据地,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徐向前指挥红四方面军解放通南巴,初步实现战略构想,开始形成以通南巴为中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
1932年12月,徐向前指挥部队兵分3路,25日于攻占了四川通江。1933年1月下旬,攻克巴中。2月1日解放南江。红四方面军入川仅一个月,就歼敌3个团,击溃8个团,解放了通江、南江、巴中三座县城及其周围的大片地区。“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以通、南、巴为中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始形成。
2、徐向前指挥部队反击国民党军三路围攻,沉重打击了敌人,巩固和扩大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开创,给国民党当局以很大的震动。1933年1月,蒋介石委任田颂尧为川陕边区“剿匪”督办,令其趁红军立足未稳,迅速围攻红军。2月,田颂尧集中38个团6万余人分左、中、右3个纵队对川陕根据地实行三路围攻,企图消灭或驱逐红军。
面对国民党军的三路围攻,徐向前和红四方面军总部根据敌我情况和川北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采取“收缩阵地”、待机反攻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先以少数兵力控制川军必经之险隘地区,构筑工事,节节抗击,消耗、疲惫敌人,逐步向心收缩,当敌人进入根据地内地,集中兵力反击国民党军的围攻。
徐向前指挥部队经过4个月的反围攻作战,取得歼敌2、4余万人的胜利,田颂尧的部队被搞掉三分之一。三路围攻作战的胜利,不仅巩固了以通、南、巴为中心的区域,而且扩大到苍溪、广元、仪陇、万源等一部的新区,根据地扩大到3万平方公里,人口逾两百万。使川陕根据地进入了一个巩固和发展的新时期
3、徐向前指挥红四方面军发起仪南、营渠、宣达三次进攻战役,取得的重大胜利,使川陕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1933年8月,当敌人新的围攻尚未准备就绪,处于战略守势的时候,徐向前和红四方面军总部采取依托根据地由北向南,各个击破,全面推进的对敌作战方针,发起外线进攻, 从1933年8月中旬至10月底,徐向前指挥红四方面军连续发起了仪南、营渠、宣达三次进攻战役。
三次进攻战役历时两个半月,先后歼敌近2万人,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川军各部队,鼓舞了根据地的群众。川陕革命根据地扩大到东起城口近郊,西抵嘉陵江沿岸,南至营山、达县,北至陕西镇巴、宁强的广大地区,面积达到4.2万余平方公里,人口约五百万。红军由入川时的1.4万人发展到8万余人。川陕革命根据地进入了全盛时期。
4、徐向前指挥部队反击国民党军六路围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红四方面军连续取得外线进攻的胜利,威震全川。四川各军阀联合起来,一致对付红军。1933年11月,国民党川军集中了110多个团、约20万人的兵力,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六路围攻”。
面对川军的大规模围攻,徐向前指挥红四方面军采取收紧阵地、节节抗击、待机反攻、重点突破的作战方针,与敌鏖战10个月之久,最终打破了敌人气势汹汹的“六路围攻”,取得了歼敌8万余人的重大胜利。
至此,北起广元、南至阆中的嘉陵江东岸地区基本被红军占领,川陕革命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作用。正如毛泽东1934年1月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所评价的那样:“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川陕苏区有地理上、富源上、战略上和社会条件上的许多优势,川陕苏区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意义和作用。”①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长征中会师后,7月,徐向前在芦花见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徐向前在指挥红四方面军在创建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发挥的主要作用。毛泽东说:你指挥红四方面军这些年来成绩很大,创造了两个大苏区,打了好多大胜仗!毛泽东还代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授予徐向前一枚红旗勋章。因为当时作战忙,徐向前未能参加1933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这枚勋章一直保存着。长征途中,毛泽东才将其授予徐向前。徐向前激动地接过勋章。徐向前后来回忆说:“这不是给我个人的荣誉,而是对英勇奋战的红四方面军全体指战员的高度评价和褒奖。”
二、徐向前十分重视根据地建设,并从各方面致力于川陕革命根据地建设。他提出的一系列根据地建设思想,有力地指导了川陕根据地的建设
徐向前不仅领导红四方面军开辟和巩固、扩大了川陕革命根据地,而且十分重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他曾深刻指出,革命根据地,是红军赖以生存、发展和胜利进行革命战争的基地。事实证明,没有这种基地是绝对不行的。
1、红四方面军入川后,徐向前认真分析了敌情、我情和川北的条件,提出了在川北边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有利因素,为红四方面军确定在川陕边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重要依据。
入川后,徐向前经过深入的分析,认为在川陕边建立革命根据地具有以下有利因素:
一是四川敌人营垒内部有矛盾,混战,不统一。那时,四川军阀正在成都地区混战,川陕边地区敌人兵力空虚;同时,四川军阀反对蒋介石派中央军入川“讨赤”。红军正好利用这些矛盾,在川北立足,建立根据地。
二是红四方面军是一支英勇善战的红军队伍。开创革命根据地,离不开革命武装。红四方面军入川时有1?4万余人的兵力,部队士气高昂,斗志旺盛。有了这支英勇善战的队伍,就可以利用敌人营垒内部的矛盾,乘隙进击,建立根据地。这是创建川陕根据地的主要条件之一。
三是川北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群众条件好,是块天然养兵、用兵之地。川北山川纵横,险峰交错,路隘林深,易守难攻。群众受压迫剥削深重,迫切要求翻身解放,党的土地政策能够得到深受广大贫苦农民的拥护,这是建立革命根据地潜在的革命力量。
徐向前和红四方面军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因素,认为川陕边区是红四方面军较理想的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地方。
徐向前和四方面军领导人在通江召开会议,决定发动群众,建党建政,实行土地革命,拔出军阀地主的反动社会根基,在川陕创建革命根据地。
2、徐向前在领导红四方面军致力于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根据地建设思想,指导川陕边根据地的建设。
主要有:
一是徐向前强调建设革命根据地,要反复发动群众,要费时费力去做扎实细致的工作。像盖房子一样,首先要打好地基。
红四方面军自解放通江起,徐向前和红四方面军总部就陆续抽调了数千名指战员,由师、团政治部主任带队,组成工作队,深入城乡,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红四方面军解放南江、巴中后,徐向前和四方面军总部又按部队驻地划分区域,分片包干,发动群众。当时,红四方面军总部直属队负责通江城区;73师负责南江地区;红12师负责巴中县城及以南地区。红四方面军分兵深入群众当中,发动群众。做扎实细致的群众工作,奠定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基础。
二是徐向前要求部队指战员要从感情上真正同人民群众融成一片,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才能建设好根据地。
徐向前教育部队指战员:要使群众相信红军是穿上军装、拿起武器的穷人,是穷苦人自己的队伍,是全心全意帮助穷人翻身解放的。
徐向前在巴中,对下去做群众工作的干部说:天下穷人是一家。群众对你有了“一家人”感情,才能相信你的宣传,跟你起来闹革命。否则,雷打他也不会动弹的。④ 由于红军指战员绝大部分都是穷苦人出身,同劳苦群众有着天然的感情联系。他们到了川北老乡家里,说能说到一块儿,干能干到一块儿,很快建立了感情联系。部队指战员深入到乡村,帮助群众干活,从各方面帮助群众,很快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徐向前还领导部队开仓分粮,打倒土豪劣绅,平分土地。贫困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耕牛、房屋和山林,调动了他们生产积极性。他们支援红军,支援前线,努力建设根据地。据不完全统计,川陕根据地有10多万人参加红军。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期间,根据地人民群众支援前线参加运输的队伍达200万人次以上。徐向前感慨地说:“战争的胜利,来源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没有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做后盾,我们要打赢这场战争是难以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