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红二方面军/征战历程/第三节 配合中央红军粉碎第四次“围剿

第三节 配合中央红军粉碎第四次“围剿

一九三二年十月,湘鄂西苏区和鄂豫皖苏区的主力红军,在未能打破国民党军“围剿”的情况下,先后实行战略转移。此后,蒋介石便调集兵力,加紧部署,准备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与此同时,国民党军也加紧部署对湘赣苏区的“围剿”。

中共湘赣省委领导全省军民实行战争总动员,加紧了反“围剿”的准备工作,动员与组织群众,征集与编组武装力量,筹集资财,巩固后方。

在深入的思想工作基础上,重新整顿了赤卫军组织,将湘赣苏区十八岁至四十岁的青壮年男女,统一编成赤卫军。每人一件武器,每五人配有一副担架,直接参加战斗或担任战场勤务。四十岁以上和不满十八岁的老少男女也都组织起来,为红军烧茶、送饭、洗衣,并帮助赤卫军维持社会治安。在“机关军事化”的口号下,省、县两级所有机关工作人员,也都编成机关赤卫队。

在征集新兵和组织武装力量方面,从七月到十月已动员五千五百余人参加了红军。为加强湘赣红军的领导力量,更有效地配合中央红军作战,十月,中革军委派蔡会文、肖克到湘赣苏区工作,于二十五日到达永新。十一月初,红八军在吉安县天河村进行整编,正式组成军的领导机关,由蔡会文任湘赣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并兼红八军政治委员,肖克任红八军军长,李达任参谋长,袁任远任政治部主任。同时,将新独立师编入红八军,使红八军扩大到三个师五千余人。原独立第一师改为第二十二师,师长谭家述,政治委员王震;新独立师改为第二十三师,师长杨茂(后叶长庚),政治委员谢国瑜(后袁任远);独立第三师改为第二十四师,师长戈勇,政治委员胡楚父。还对地方武装进行了扩编,除独立第十二师外,抽调茶陵、莲花、萍乡等县独立营各一部,于十二月十一日(广州起义纪念日)组成新的独立第一师,以侯梯云为师长,陈韶为政治委员,全师共六个连约六百人。至此,湘赣苏区的武装除各县游击队外,有一个军、两个独立师、五个独立团和七个独立营,总共一万三千余人,六千四百余支枪。

为了筹集资财,省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向土豪筹款,发放革命公债,开展群众性的节省三个铜板运动,减少冗员,节衣缩食,反对贪污浪费,压缩经费开支,铸造银币,征收土地税、营业税等,使作战经费得到了解决。在粮食供应方面,也采取了新的措施,根据可能的作战方向和作战地区,按照统一补给规定,建立了兵站勤务;同时发动群众,每人储藏一斗谷子(每个党、团员储藏两斗谷子),分散储藏起来,使红军的粮食供应得到可靠的保障。各兵工厂、修理厂的工人也开展革命竞赛,投入紧张劳动,制造弹药,修理枪支和制造各种军需器材,供给红军。

省苏维埃政府领导全区人民实行了戒严。对所有通向白区的重要道路、山卡、隘路以及要地都设立了哨所;全区使用统一口令和通行证;各城镇街市建立巡查制度,检查伙店旅馆,彻底清查户口;限制嫌疑分子的行动,逮捕现行反革命分子,全区还实行了坚壁清野,将重要作战物资都转入山区隐蔽。

十一月初,中共湘赣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永新县城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政治、党的建设、扩大红军、红军与地 方武装等七项决议,总结了一年来的斗争经验与教训,进一步推动了反“围剿”的准备工作。

十一月中旬,进攻湘赣苏区的国民党军共十个师八万余人完成了“围剿”部署:第六十二师由茶陵,第十五师由酃县,第二十八师及粤军第一师由遂川,第五十二师由安福,从西南、东南、东北三个方向进犯湘赣革命根据地,企图围歼红八军于永新。位于吉安、吉水的敌第二十三师,位于峡江、清江的敌第四十三师,位于宜春、分宜、新余的敌第十八师,位于萍乡附近的敌第六十二师,位于攸县附近的敌第十九师,充作第二线部队,担任防堵任务。其中安福的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师已全部展开于吉安县的曲赖、官田和安福县的金田、利田一线,所部第一五四旅十一月十五日袭占了吉安县的敖城。

这时,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围剿”部署尚未完成。中央红军遵照中共中央和苏区中央局的指示,决定先敌行动,“择敌人弱点击破一面”,粉碎敌人“围剿”于其大举进攻之前。一九三二年十月至一九三三年一月,先后发动建黎太战役和金溪资溪战役。这时,中革军委再次命令红八军进入袁水流域,积极展开活动,打通与湘鄂赣苏区的联系,与湘鄂赣苏区的红十六军的行动相呼应,配合中央红军向北发展。

当时,湘赣军区负责人对湘赣主力红军的行动方向存在几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湘赣红军主力红八军应坚决执行中革军委命令,向北发展,进入袁水流域,夺取袁水、赣江一带中心城市,以求实现江西革命首先胜利;第二种意见认为,红八军应向北发展,但不必渡过袁水,仅在罗坊、桃圩一带游击即可;第三种意见认为,根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红八军向北发展,或进入袁水流域,或仅在袁水以南、赣江以西、油田以北一带游击,都是不适当的。因为袁水流域的敌人是较强的一路,共有三个师十八个团,并筑有坚固工事。而红八军当时能集中的兵力仅有二千八百余人、步枪一千一百余支、迫击炮两门、重机关枪四挺,要想跨过袁水攻破敌人工事,并消灭或击溃敌在三四个小时内即可到达的援兵,是没有胜利把握的,且有前后受敌的危险。如不渡过袁水,虽然没有危险,但活动范围小,红八军力量不能充分发挥,对配合中央红军作战的作用亦不大。所以,持第三种意见的人主张先打击正面之敌第五十二师,再向遂(川)万(安)泰(和)边界游击。因为遂万泰地区的敌人,正规军只有第二十八师,战斗力较弱,地主武装也较少。同时,那里群众条件很好,党的工作有一定基础,利于红八军发展。如果红八军进入该地,便可截断赣江交通,使遂万泰地区之敌受到威胁,吉安、赣州之敌受到牵制,这样便实际地配合了赣江以东中央红军的行动。经过充分讨论和分析,军区决定按第三种意见行动,遂命令红八军先打击当面之敌第五十二师,各独立师、团和地方武装,推进到湘赣苏区的边沿地区积极活动,牵制敌人,配合红八军作战。

十一月十六日,红八军开始向东行动,首先插至敌第五十二师一五四旅后方官田一带活动,企图迫使该敌后撤。因该敌未动,红八军又迂回北进,准备袭击安福,调动该敌。二十日,红八军由西江经江口、莲花坪、市田到合东,二十一日又由合东进至洋溪。同日,安福县城之敌到严田骚扰。二十二日红八军攻击严田,不料敌人已于二十一日晚撤至利田。据此,红八军立刻进攻利田。利田之敌约一团,凭借坚固工事据守。红军强攻不下,杀伤敌人百余人,即撤出战斗,向洋溪转移。

红八军这一行动,使敌后方受到威胁。敌人一面命令利田守军坚决拦阻红八军向安福前进,一面将进到敖城的第一五四旅撤回官田。在这种情况下,红八军立即放弃袭击安福的计划,回头攻击官田。红八军前卫部队与敌接触后,整个部队迅速展开,第二十三师、第二十二师分别从正面、左翼攻击敌人主力,一部在右翼钳制敌人,经两小时战斗,将敌击溃,缴获步枪四十余支,毙、伤敌三百余人。

官田战斗后,红八军开至永新高桥,转入训练。十二月十二日,部队正在开大会,接到报告:驻安福金田之敌第五十二师一五六旅一个营迸犯左坊。红八军立即赶往左坊。敌撤至离金田十里的桂林坊,红八军追至桂林坊,经四十分钟战斗,将敌击溃,击毙敌营长严惠荣,俘敌连长以下六十余人,缴步枪五十余支。

在红八军于利田、官田和桂林坊等地展开作战的同时,其他方向的敌人在地方武装积极活动的牵制下行动迟缓。敌第五十二师由于遭到红军不断打击,又得不到其他方面的敌军的配合,遂退回原阵地,暂时转入守势。

红八军击退敌第五十二师的进攻后,于十二月十五日转移到遂川、万安、泰和地区,在这个地区积极开展游击活动,打击敌人,以配合中央红军的作战行动。同时,帮助地方政府恢复了遂川以北,永新以南的衙前、五斗江、黄坳和高家圩整片地区,帮助群众展开了土地革命斗争,组织了地方武装,发展了党的组织。部队利用间隙进行了整训,军事技术得到显著提高。此时在军队建设上也发生过一些错误,如不切时宜地强调正规化,将三大任务改为单一的打仗任务,过分强调首长个人权威,削弱了党委集体领导。实践证明,这些是脱离实际的,行不通的。于是,又改变过来,仍然以毛泽东提出的建军原则为准绳。

一九三三年二月,国民党军开始了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也加紧了对湘赣苏区的钳制行动。二月十六日,国民党军第二十八师三个团由遂川进至潞田,湘敌进至大院,粤敌进至藻林,准备合击红八军于黄坳、上七、下七、横石等地。正当红八军进至衙前、高家、牛田一带,准备寻机各个击破敌人的时候,中革军委命令红八军再次北出袁水,会合湘鄂赣苏区的红十六军配合中央红军作战。这时,湘赣苏区北线的国民党军已调整了部署,第七十七师接替了宜春、分宜和新余防务,第二十七师接替了峡江、新涂防务,第十八师转驻安福。第五十二师、第四十三师继第十一师、第十四师之后,已调至赣江以东。为了执行中革军委的命令,三月九日,红八军兼程赶到新余以西地区。红八军本拟在此渡过袁水与红十六军会合,共同行动,打击敌人第七十七师或萍乡地区的第六十二师,因找不到渡船,遂于次日经横板桥沿袁水右岸到河坪上,准备从这里渡过袁水。由于左岸有国民党军及地主武装把守,红八军两次强渡都没有成功。于是改变行动计划,直逼赣江并袭占了新淦县的三湖、廖圩和界埠,接着在该地区展开了积极活动。由于红八军的活动严重地威胁了敌人赣江交通,因而牵制和调动了敌人,及时地配合了中央红军反“围剿”的决战行动。与此同时,中央红军取得了黄陂、草台岗两战胜利,缴枪逾万,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四次“围剿”。在这次反“围剿”中,虽然毛泽东因抵制错误路线已被迫离开了红军的领导岗位,但因毛泽东的正确的军事思想在红军中有深刻的影响,而“左”倾军事路线还来不及完全贯彻,中央红军仍然根据毛泽东的正确的战略方针和战术原则作战,加之有周恩来、朱德等的正确指挥,所以取得了胜利。

三月下旬,位于湘赣地区的国民党军向湘赣苏区再次发动进攻。经中革军委批准,红八军停止在袁水流域的行动,回师永新,待机歼敌。

四月三日,湘敌第二十八军军长刘建绪到达茶陵县城,统一指挥敌湘、赣、粤各军,分三路合击湘赣苏区的中心区域永新、莲花。五日,敌第六十三师进攻莲花,接着占领砻山口。第十五师于三月下旬进占宁冈,陷七溪岭、龙源口之后,进攻永新,一度占领永新县城。第二十八师也由遂川向永新推进。在这种形势下,湘赣军区首长认为,湘敌第十五师和第六十三师比较靠拢,易于协同行动;而赣敌第二十八师则远在遂川、万安及泰和地区,比较孤立,且战斗力不强。决定以红军学校学员和地方武装各一部在永新、宁冈边界积极活动,牵制湘敌;红八军则直下遂川地区,寻机歼灭第二十八师。

敌第二十八师师部及第一六五团驻在遂川县城,第八十三旅旅部及第一六六团驻在县城东北的零田圩。红八军决定首先歼灭零田圩之敌。四月四日,红八军从永新县的烟江出发,经牛田、碧江洲、新江等地,于六日晚到达雩田圩附近。七日凌晨,红军向雩田圩守敌发起攻击。敌人固守工事及房屋进行还击。激战两小时后,敌第一六五团之一个营、一个机枪连及师迫击炮营由遂川县城赶来增援。红八军遂以一部兵力监视雩田圩守敌,以主力打援,经半小时猛攻,将增援之敌全部歼灭。接着,红军集中兵力打击敌第一六六团,敌人扼守工事,拼命顽抗。红军从四面强攻碉堡及村庄,并与敌展开村落争夺战。一位十九岁的红军看护员,拾到敌人遗弃的一把圆锹,躲在巷子口,打伤了敌人一个连长,缴获了他的驳壳枪并将其捕捉。经过教育和争取,这个连长说服了四十多个国民党士兵向红军投降。但是尽管红军战斗中英勇顽强,因缺乏攻坚技术,战至下午三时半仍未攻下。这时,红八军已伤亡三百五十多人,其中有三名师职干部负伤,再战不利,遂撤出战斗,向上盲转移。这次战斗,俘敌百余人,毙伤敌二百余人,缴获迫击炮四门,重机枪两挺,步枪一百二十余支。

当红八军在遂万泰地区积极活动的时候,湖南国民党军第六十三师和第十五师,先后占领莲花、永新,并直出关背、坳头,企图在广东国民党军第一师和江西国民党军第二十八师配合下,合围红八军于遂川、万安、泰和地区。红八军首长识破敌人企图,迅速绕道返回永新县的牛田地区。第十五师和第六十三师合围红军计划未成,侧背又受到红军的威胁,于是分别退回宁冈和莲花地区。

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遭到失败,在湘赣苏区也一再遭到挫折和打击,对湘赣苏区的进攻也就基本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