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红二方面军/征战历程/第一节 湘赣边地方武装保卫根据地的斗争

第一节 湘赣边地方武装保卫根据地的斗争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赣边界地区的攸县、茶陵、酃县、遂川、永新、莲花、宁冈等县就有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普遍组织了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这些县的农民自卫军共有枪近千支。大革命失败后,这个地区各县的党的基层组织和农民运动遭到严重破坏,农民自卫军的枪支,除遂川保存六支、莲花保存一支外,都被豪绅地主缴去。一九二七年十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队伍进至井冈山地区,开始了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湘赣边界地区的斗争,在毛泽东领导和主力红军帮助下,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各县的党组织先后恢复,革命政权也先后建立起来。毛泽东在建设主力红军的同时,十分重视地方武装和群众武装的建设。一九二七年十月,毛泽东发给永新的党员积极分子五支枪,成立了以刘作述为队长的永新赤卫队;十一月,主力红军攻占茶陵城,发给茶陵的党员积极分子五支枪,成立了以谭家述为队长的茶陵赤卫队;一九二八年一月,毛泽东指示遂川的党员积极分子取出保存的六支枪,成立了遂川赤卫队;莲花的党员积极分子取出保存的一支枪,成立了一支有十余人的以陈竟进为队长的莲花工农赤卫队。 1928 年初,毛泽东又发给他们八支枪,这支武装就扩编为莲花赤卫队。随着斗争的发展,其他各县和各县的区,也都相继组织了赤卫队。有的县还在城区组建了类似赤卫队的工人纠察队。主力红军从作战缴获中不断发给各县、区赤卫队一些枪支弹药,各县、区赤卫队也从作战中夺得了一些武器补充自己。此外,还有工农暴动队,这是以乡为单位组成的不脱产的群众性武装,以梭镖、鸟枪、土炮(松木炮)等为武器,任务是镇压反革命,保卫乡政权。遇有敌情,则帮助主力红军或赤卫队作战。赤卫队的干部多数在主力红军办的教导队受过训练,有的是从主力红军调来的。各县、区赤卫队都有自己的军事根据地:在永新有小江区、万年山区和天龙山区,在莲花有上西区,在酃县有青石冈区和大院区,在茶陵有邻近永新大亚山的道坪地区,在宁冈和遂川分别为毗连井冈山的茅坪地区和黄坳地区。永新、莲花、茶陵、宁冈四县边界的九陇山区,是这四县赤卫队共同的主要军事根据地。赤卫队虽然武器数量少,质量差,弹药奇缺,但他们在党的领导下,遵循毛泽东的游击战原则,依靠人民,依托根据地,和豪绅地主武装作战;在主力红军作战时,则积极袭扰敌人,配合行动。在频繁的战斗中,赤卫队的战斗力日益增强。一九二八年内,根据地各县的分田运动先后如火如荼地展开。人民群众为了保卫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大批地参加了赤卫队,各县、区赤卫队不断抽调人员补入主力红军。由于主力红军的大力帮助和根据地人民的积极支持,至一九二九年初,根据地地方武装已有很大发展,共有九百余支枪,其中除分散在地方工作人员手中的百余支外,宁冈赤卫队有枪一百八十支,遂川赤卫队有枪一百一十支,永新赤卫队有枪二百余支,莲花赤卫队有枪一百余支,茶陵赤卫队有枪六十余支,酃县赤卫队有枪八十余支。

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取得的巨大胜利,使敌人非常震惊。从井冈山革命火炬点燃的第一天起,国民党反动派就千方百计地要扑灭它,先后发动了多次进攻和“会剿”,但都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力红军、地方武装和革命群众所击败。湘赣两省国民党军,在其第二次“会剿”失败后,就开始策划举行第三次“会剿”,计划调集六个旅约三万人的兵力,分五路进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时,加紧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

红四军前委从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开始,就领导根据地军民积极进行反第三次“会剿”的准备。一九二九年一月四日,前委召集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军委、红五军①军委举行联席会议,进一步讨论反“会剿”的方针和部署。针对当时的敌情和严重的经济困难,决定采取“攻势的防御”战略,以红五军和红四军第三十二团留守根据地,以红四军主力向赣南出击,先求打破敌之封锁,解决经济困难,在敌“会剿”开始后,则在外线积极展开活动,配合内线部队作战,打破敌之“会剿”,巩固和发展根据地。

一月十四日,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于遂川县的大汾、左安间突破敌防,转到外线,向崇义、大余进击。敌人以三个旅对红四军实施追击和截击。红四军被迫沿赣粤边和闽赣边向吉安之东固前进。后因情况变化,同时鉴于赣南、闽西地区更利于红军和革命力量发展,红四军遂决定在那里展开游击战,发动群众,与当地党和游击队相配合,开辟新的根据地。中国革命事业从此得到更大发展。这一广大地区,以后发展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

红四军主力离开不久,一月二十五日,“会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约三个旅,在炮火掩护下,向井冈山阵地发动猛烈进攻。红五军和红四军第三十二团英勇抗击,艰苦奋战四天四夜,终因敌众我寡,井冈山阵地被突破。红五军被迫向大汾方向转移,接着进至赣南地区。在主力红军先后离去后,根据地军民和地方武装面临严重的斗争任务。但是,根据地已经有了健全的党的组织和政权机关,各县都有一定数量的经过战斗锻炼的地方武装。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经过土地革命斗争锻炼,政治觉悟和斗争热情很高,特别是以毛泽东为首的红四军前委和边界党组织在这里制定的正确路线和各项具体政策深入人心,鼓舞根据地人民坚持斗争。一九二九年一月以后,湘赣边界地区的地方武装和革命群众,在这个基础上,在中共湘赣边界特委的领导下和主力红军以及邻近根据地斗争的配合下,为保卫和发展根据地,展开了英勇斗争。

国民党军占领井冈山不久,抽调第十四旅和第三十五旅共四个团,向九陇山进攻。防守九陇山的部队,是永新、茶陵、宁冈三县的赤卫队。九陇山纵横六十余里,森林茂密,山势陡峭,只有三个山口可通山下。永新、茶陵、宁冈三县赤卫队在永新赤卫队队长刘作述统一指挥下,利用地形,构筑工事,扼守山口,并在阵地前布满三角钉(把竹枝削尖,用桐油和砂子炒过,三个一组,钉在地面)及鹿砦等障碍物阻击敌人。国民党军以猛烈炮火,掩护步兵一再冲锋。三县赤卫队居高临下,顽强阻击,阵地毁而复修。激战三日后,由于子弹耗尽,敌人始得乘机从宁冈县的蔡家田突破。国民党军攻入九陇山区后,一面放火烧山,一面严密封锁所有通往山下的道路隘口。三县赤卫队难以突围,遂利用深山密林,暂时就地坚持斗争。时值严冬,连日雨雪纷飞,三县赤卫队风餐露宿,仍然斗志昂扬,坚决地展开了游击活动。到旧历除夕,敌警戒松懈,三县赤卫队才乘机分路突围。永新赤卫队转移至和山、万年山地区;宁冈赤卫队转移到茅坪、大陇一带;茶陵赤卫队在突围的当夜,以百里急行军于拂晓前到达茶陵县的界首,突袭茶陵挨户团,缴枪数十支。

国民党军为继续寻机歼灭湘赣边界赤卫队等地方武装,彻底摧毁根据地,采取了军事“清剿”和白色恐怖政策。他们疯狂叫嚣:“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火,人要换种。”在人口不满两千的井冈山上,杀害群众九百余人,并烧毁房屋三百七十余栋,抢去耕牛四百零八头。红军有百余名重伤病员在小井村未及撤走,被敌人全部杀害。

湘赣边界地区的革命群众,对敌人的残酷烧杀进行了顽强斗争。他们扶老携幼隐蔽深山密林,忍饥耐寒,结草而居。各县、区赤卫队,在党的领导和群众的热情帮助下,运用灵活的游击战术,出没在敌军后方,破坏交通,截获辎重,捕捉敌军零散人员,打敌哨所。入夜,则以少数人员隐蔽进至敌据点附近,鸣枪放火,困扰敌人。在根据地军民的坚决斗争下,敌人的“清剿”不但没有得逞,反而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就在这时,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爆发了新的混战。一九二九年二月,李宗仁和蒋介石之间的战争,其序战首先在湖南开始,三月正式爆发。湖南省境内的国民党军都卷人了这场战争。江西省境内的国民党军感到红四军主力活动的威胁,不久,进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湘赣两省国民党军先后撤走。

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乘敌人后撤时机,领导各县、区赤卫队积极打击敌人,恢复了井冈山、九陇山军事根据地,并大力整顿党和政权组织,发展革命武装。当时特委考虑到,“边界赤卫队没有统一的编制和统一的指挥,武装力量分散,如果各县的反动武装比较联合的来进攻,或小部正规军来打,我们就无法应付”②,“为要应付当时的政局,消灭地主阶级武装”②,决定从永新、宁冈各抽调六十支枪(人多于枪,下同),从莲花抽调五十支枪,从茶陵抽调四十二支枪,连同原红四军第三十二团(袁文才、王佐部)余部和红五军留下的人员,集中编成湘赣边界红军独立第一团,以袁文才、王佐部编为第一营,余为第二营。湘赣边界红军独立第一团成立后,即以井冈山、九陇山为中心,在各县、区赤卫队配合下,先后出击宁冈县的砻市、古城,茶陵县的和尚庄,永新县的潞江、陇田,连续取得胜利。宁冈、莲花两城也先后为边界红军和赤卫队收复。

湘赣边界各县地主豪绅,对边界地区红军和赤卫队的活动非常恐惧,在国民党正规部队无力顾及的情况下,慌忙拼凑永新、茶陵、酃县、宁冈四县靖卫队、保安队组织联防“会剿”,向九陇山地区进攻,边界地区红军和赤卫队利用敌人各自企图保存实力、行动不统一的矛盾,集中力量,首先打击宁冈靖卫队。一战获胜,歼其大部。其余各县地主武装,惧怕被歼,先后撤退。

红四军前委和毛泽东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十分关切。红五军进至赣南会合红四军后,红四军前委于四月十一日在零都召开前委扩大会议,为加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武装力量,决定红五军返回湘赣边界地区活动。五月二日,红五军到达宁冈县的茅坪。根据地人民对红五军的到来极为兴奋。湘赣边界特委为加强红五军的战斗力,打开斗争局面,根据红四军前委的指示精神,将边界红军独立第一团编人红五军,使红五军的战斗力得到增强。

湘赣两省国民党军,对红五军重返湘赣边界地区十分注意,这时,蒋桂战争以李宗仁、白崇禧部的失败而基本结束。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遂即调集部队,向湘赣边界地区发动新的进攻。五月中旬,湖南国民党军第一五五旅由茶陵,江西国民党军第三十五旅由永新,从东西两面实施合击,企图将红军消灭于宁冈附近地区。在敌军突然进攻的情况下,湘赣边界特委决定红五军首先退往酃县附近,然后根据情况,“或右出拿山回永新,或左出茶陵回小江”③,寻机歼敌。红五军进至酃县附近后,因情况变化,继续南下,进至粤北的仁化、南雄等地,开展游击战争。

敌军合击扑空后,将部队分散在宁冈、茶陵、永新、莲花诸县城及重要交通线上的据点,实行“清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因边界红军独立第一团已编人红五军,武装力量大为削弱,对敌人的分散“清剿”无法组织有力反击,因而大受摧残。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对群众基础较好的永新县的小江区、东南区等,大烧大杀,房屋被烧光,东西被抢掠一空。对群众基础较差的地区则采取软化手段,宣传什么“自首不杀”、“参加挨户团不杀”等,以欺骗群众。特委根据当时形势,决定对敌斗争的政策是:一、集中赤卫队广泛开展游击活动,打击敌人的分散部队;二、武装中心区域的人民群众,教以游击战术,配合赤卫队作战;三、能隐蔽的区域,在符合革命利益的条件下,尽可能隐蔽;四、对要求迁避的群众,加紧宣传揭露敌人的欺骗阴谋,然后协助迁移,并在这些群众中建立秘密工作。这一政策的执行,使边界对敌斗争的形势逐渐好转。

一九二九年七月,红五军由粤北返回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先后收复遂川、宁冈两县城。地方武装同时收复莲花县城。不久,特委指示红五军往安福筹粮筹款。红五军在开进途中,同江西国民党军第十二师的工兵营和部分靖卫队发生遭遇战,继而攻打安福城,返回途中又同江西国民党军第七十团发生激战。经过这几仗,红五军干部伤亡较大,但也沉重打击了敌人的猖狂气焰,“振奋了群众的勇气”,湘赣边界地区的斗争形势进一步好转。

特委为了便于作战,决定乘此时机对永新、莲花、宁冈等县赤卫队进行整编和训练,赤卫队因而得到加强。整编以后,各县赤卫队采取“统一指挥,分散游击的战术”,挺进到根据地的边缘地区积极活动。

八月六日,驻永新的国民党军以四个营开往宁冈向红五军进攻。红五军领导人考虑有必要取得湖南省委的领导,决定前往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这时,王佐率少数人留下,仍在井冈山及其附近活动。八月十一日,红五军离开莲花,十七日到达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万载。敌军乘机先后占领莲花、宁冈两县城。特委继续领导湘赣边界地区军民坚持根据地斗争。

与此同时,红四军在闽西地区接连打下龙岩、永定两城,并在白沙战斗和第三次攻打龙岩城的战斗中,取得歼敌一个旅又一个团的胜利。蒋介石害怕红四军在闽西发展,决定调集闽粤赣三省敌军举行“会剿”。原驻永新、莲花、宁冈三县的第十二师部队全部调走,一部留驻赣南,大部调往闽西,参加对红四军的“会剿”。对湘赣边界地区,蒋介石命令国民党湖南省主席何键派兵接防。因张发奎于九月在宜昌宣布反蒋,正率部经湘西向广西前进,何键忙于调集部队对付,根本无力顾及。这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内已完全没有敌正规部队,只有挨户团、保安队、靖卫团等反动地主武装,分散防守各城镇。

湘赣边界地区地方武装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对挨户团、保安队、靖卫团展开猛烈进攻,首先收复莲花、宁冈两县城,后集中全力进攻永新守敌靖卫团。这是边界各县中最强大的一支反动地主武装,共有四个大队,枪四百余支,配置在永新城及附近地区。永新赤卫大队和该县西北特区赤卫队、暴动队共约千余人,向县城西北约二十余里的敌人重要据点黄门坊进攻。守敌为一个大队,一百余人。据守数所高大房院,进行顽抗。赤卫队施行火攻,将敌大部歼灭。

攻克黄门坊后,特委为发展胜利,于十月上旬召开攻打永新城的会议,确定永新、莲花、宁冈三县赤卫大队从北、西、南分三路直扑县城;永新西北特区赤卫队、暴动队埋伏于城东北的虚皇山、月岭一带,东南特区赤卫队、暴动队埋伏于城东南的东华岭一带,分别担任追歼逃敌和堵击可能从安福、吉安来援之敌的任务。十月三十日晨开始攻城。永新靖卫团害怕被歼,大部弃城逃窜,一部缴械投降。湘赣边界特委旋即迁至永新城。从此,永新就成为湘赣边界地区的军事、政治中心。

边界地方武装的节节胜利,引起反动统治阶级的很大震动。蒋介石在第十二师大部进入福建以后,又调来第五十师,部署在赣江以西和袁水流域。何键在张发奎部离开湖南进入广西后,由于威胁减轻,赶忙抽回许克祥部独立第三旅,于十一月初分两路向湘赣边界地区进攻,一路由茶陵攻莲花,一路由酃县攻宁冈,企图占领两城后,配合第五十师的一个团从安福合击永新。当时莲花城只有莲花赤卫大队一个中队驻守,由于敌我力量悬殊,遂弃城撤往九都。十一月四日,独立第三旅以两个营向九都急进。莲花赤卫队、暴动队和革命群众约千余人,利用有利地形,埋伏于峙陇陂口,待敌人完全进入伏击圈后,用步枪、鸟枪、土炮,居高临下四面围攻,敌人伤亡很大,狼狈逃回莲花城。此役共缴枪七十多支,子弹数千发。就在这时,广西李宗仁、白崇禧等联合张发奎部对粤军发动进攻,并迅速进入广东境内,直逼广州。蒋介石为了援救粤军,急忙向广东调集部队。在此情况下,独立第三旅奉命退出湘赣边界赶往韶关,驻江西的鲁涤平部第五十师主力和第十八师的一个旅也奉命向粤北开进。由于湘赣两省敌人正规部队调走,各县反动地主武装屡遭赤卫队打击,无力组织进攻,湘赣边界地区出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局面。

① 红五军主力约五六百人到井冈山会合了红四军后,部队改编为红四军第三十团。但改编不久,红四军主力就挺迸到了赣南,第三十团在单独活动中仍称红五军。

② 见1929 年5 月20 日《中共湘赣边界特委报告》。

③ 见1929 年8 月邓乾元《湘赣边界五月至八月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