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先后创建了十几个革命根据地。其中,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主要是:中央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创建这三大革命根据地的主力红军后来称为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军团。
党在湘鄂西地区创建红军和根据地始于一九二七年“八.七”会议以后。中共湖南、湖北省委在组织秋收暴动时将两省划为十个特区,分别建立了党的特别委员会。在今京广铁路以西的是湖南的湘西特区和湖北的鄂北、鄂中、鄂西特区。湘西特区辖常德、桃源、汉寿、慈利、石门、澧县、临澧、安乡、南县、华容、溆浦、麻阳、沅江、辰谿等十四县,鄂北特区辖枣阳、随县、钟祥、襄阳、宜城、光化、谷城、保康、房县、均县、南漳、郧县、竹山、竹谿等十四县,鄂中特区辖沔阳、监利、潜江、天门、汉川、京山、应城等七县,鄂西特区辖江陵、石首、荆门、当阳、远安、松滋、枝江、宜都、宜昌、长阳、五峰、秭归、巴东、兴山、建始、鹤峰、恩施、宣恩、利川、咸丰、来凤等二十一县,总共五十六个县。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后在湘鄂西特委、湘鄂西中央分局领导下的革命斗争所及地区,大体包括湖南、湖北两省所属的京广铁路以西、洞庭湖——沅江——西水以北的区域,与上述区域不尽一致。在这个区域内建立的湘鄂边、洪湖、巴兴归、襄枣宜、鄂西北革命根据地①,及其他小的游击根据地,综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在这个区域内建立的红军,有湘鄂边的红四军(后称红二军)、洪湖的红六军、巴兴归的红四十九师、襄枣宜的红二十六师、鄂西北的红二十五师,以及其他游击武装。红二军团起初由红二、红六军组成,以后又编入了其他一些人数较少的武装部队。一九三一年春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
湘鄂西的革命人民,在土地革命战争中,高举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旗帜,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取得了辉煌成就,也遭受过严重挫折。这一过程概括起来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九二七年秋至一九三○年七月,为红军和根据地创立阶段;一九三○年七月至一九三二年春,为红军和根据地发展壮大阶段;一九三二年春至一九三四年六月为红军和根据地遭受严重挫折阶段。
在湘鄂西的斗争失败后,一九三四年六月红三军转战至黔东,创立了黔东苏区,同年十月与红六军团会师,恢复了红二军团番号,进入了刨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另一斗争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