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六军团小史
王震
(一)超源地湘鄂赣三省毗连地区在地理形势上是居湘赣两江之间,有自南曲折而北 且为湘赣两江分水岭之罗霄山脉,北接蜿蜒于湘鄂赣三省地界之幕阜山脉, 峻山茂林川溪奔流,田野肥沃,共计有赣省地界之三十余县,湘省之二十余 县,鄂省十余个县,人烟众多,物产丰富,周围环绕有萍乡、株洲、长沙、 岳州、武汉、南昌、九江、西吉、赣州诸城市,为华中重要区域。在中国革 命战争的历史开始阶段上,国民革命军北伐时期那地区之城市与乡村的广大 民众团结在民族反帝统一战线阵营中,经过国共两党共同领导,参加了传大 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封建势力的斗争,推动了北伐军迅速的胜利进展,然而 这民族革命的任务,由于半殖民地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上、经济上的软弱性 与自私自利,而与帝国主义及国内封建势力妥协叛变了革命,离开了这艰巨 的光荣而伟大的历史任务,于是这阶段的革命任务遗交下来了,不能不由共 产党单独来领导工农小资产阶级为着完成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的任务,而进 行反帝国主义与土地革命的革命斗争,因此在那里就有共产党及其领袖毛泽 东同志领导的秋收暴动,朱德同志领导的湘南暴动,彭德怀同志领导的平江 士兵暴动等队伍团结与组织群众手携手地英勇艰苦的进行着反帝与土地革命 的游击战争,那里成为朱毛彭黄红军游击时代所在地与根据地,以致直到后 来成为强有力的中华苏维埃根据地之一。
一九二七年秋冬起至一九三○年秋季,这一时期是游击战争时期。湘东北各地的尖锐阶级斗争产生了自己的游击队,依托与配合着朱毛彭黄红军的 英勇斗争,在湘东之茶、醴、浏、萍、宜等各有独立的游击支队,那些部队 是从斗争中吸收工农勇敢分子所组成的,他们在开始斗争,是只有旧式的武 器,如来复枪、刀、矛等等与地主武装民团及白军斗争,夺获步枪、短枪武 装自己。茶陵游击队是在井冈山经过三省会剿后,一九二九年春组成的,这 个武装是由井冈山教导队派下来的干部谭家述、谭思聪同志所领导和组织起 来的。他当时的斗争纲领是配合广大劳苦群众,反对大革命失败后豪绅地主 的反动与加倍的压榨,反对反革命政府的杀人放火奸淫虏抢的清乡军队,取 消苛捐杂税,打倒豪绅地主没收其财产分配给当地的劳动人民,组织工农政 权,醴陵游击队是黄公略同志打下安源时,工人组织了纠察队,红军退出安 源后,他们在红三军司令黄公略、政委潘心元的指示之下,退到醴陵乡村进 行游击战斗。宜萍游击队是在一九三○年黄公略同志在萍、宜一带游击时所 组织的,那个支队的队长张通是黄司令派来的。浏北游击队第一支队是一九 二九年底产生的,那里的共产党员在领导反对大革命失败后反革命的杀人放 火的清乡政策,反对地方豪绅的年关逼租逼债,他们赤手空拳夺取了地主的 步枪,开始了平江、浏阳、长沙、湘阴毗连地区的游击斗争,以张正坤为队 长。例东二支队是在一九三○年“三八”纪念暴动建立浏东苏维埃时所成立 的。这些队伍都是独立在各个地区坚决的执行共产党的十大政纲,模仿着朱 毛彭黄军队政治、军事纪律与动作,进行灵活的勇敢的神圣的游击战,最善 夜袭,也善于袭夺居民地市镇,他要捕捉那个反动首领或是扑灭那个地主武 装或是袭击扰乱敌军。这是十回九成。游击队的首长和战士们,自己是贫苦 工农出身,坚决执行共产党的主张,拥护工农利益,经过游击队的政治工作, 共产党的模范作用,士兵委员会的民主,自觉的执行着朱毛颁布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与劳苦的人民有着亲密的关系。比如,远出奔袭一个敌军只有黑 夜才有成功之可能,这里英勇的游击队一夜奔走百余里,进至被袭击的目的 地附近的居民家隐蔽休息,依靠居民侦察和警卫,迫至昱日沉静的深夜实施 突然进攻,这样就能以少胜众,自己不花代价夺得武器军需,并能将群众所 痛恨的反动豪绅捕捉到。在一九三○年夏天,彭德怀同志之部队进攻长沙时, 两游击队起了侦察箝制、迷惑敌人的作用,这些游击队行动地区,在红军胜 利声中,他能一声号召便有成千整万的农村劳苦人民组织卫警军、少先队来 配合红军的行动。
湘赣边、湘鄂赣边从秋收暴动、湘南暴动、平江兵暴、井冈山斗争,黄 公略同志湘东北游击,彭德怀同志由井冈山出征经湘赣边、而湘鄂赣边、直 下鄂省阳新、大冶、鄂城、转战通城、岳州、平江攻下长沙战争,和一方面 军二次围攻长沙的大会战,这许多伟大的斗争中训练了广大的民众,游击战 争亦不断的生长与发展起来。中国反帝国主义与反封建势力的革命斗争与游 击运动,进入大规模的国内革命战争。红一、三军团由湘南转战江西,夺取 吉安的前后,湘鄂赣边区各地成立地方红军,如鄂东南成立了红三师,湘鄂 赣边之独立师及其游击支队编成了红十六军,湘东各游击队编成独立一师, 赣西南则编成红廿军,这是那些区域独立的游击支队长大起来的,因为当时 革命斗争的新形势,须要迅速建设正式红军,来担负当时的战斗任务了。
(二)独立一师
(1)第一方面军由长沙撤回,转战江西,占领吉安(一九三○年九十 月间)于是在一方面军总前委(当时红军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总司令朱德、 总政委毛泽东领导下,湘东各县游击队集中成立半地方性的红军(即是在中 央任命首长执行中央战略路线原则下受地方党和政府领导与指挥),番号为 中国红军独立第一师。
(2)成立独立第一师的经过情形:当时茶、攸、酃、浏、萍、宜等均属中共湘东特委、湘东苏维埃政府领导,浏阳游击队第一、三两支队和万载 游击队,编成第一团一、二、三、四连,人员约四百余,枪二百四十余支; 第三团则系茶、宜、萍、醴(即安源工人纠察队)等三个部队编成,共一、 二、三连一特务排,人员四百,枪二百枝,合共长短枪四百余枝(内一响枪 占三分之一),驳壳枪十余枝,编队训令是一九三○年八月发下的。第一团 由浏阳经醴陵、宜春、萍乡由湘省敌军后方穿过来的,经十余天的行军,连 日均有缴获,至国际青年纪念节日到达了湘东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萍乡大 安里,并在那里举行成立中国红军独立第一师的庆祝大会,组织了各级指挥 机关,以刘沛云为师长、茶陵县委书记谭思聪为政委,第一团团长张维、政 委田可平,第三团团长谭家述、政委王震,这样就由游击支队而变红军兵团 了。
红独立第一师——红六军团的前身,执行独立作战的任务,巩固和发展 湘东南苏维埃政权、当时除莲花县城外,茶陵、攸县、萍乡县城在湘军统治 之下,且常联合地主武装民团向苏区进行残酷“围剿”,这新编成的红军配 合着工农群众积极的反对敌人的进攻,并采取这样的战术手段:就是将红军 部队在敌人来的方向山地和森森里埋伏,群众拿起土枪大炮守据要险以及登 山呐喊来箝制和迷惑敌人,这样就便利了设好了埋伏的红军突然的勇猛果敢 地冲锋,扫退和消灭敌军。同时亦采取在敌军后方和侧翼进行游击战与争取 居民和瓦解敌军的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甚至威胁到敌人的远方及其交通联络线,特别是蒋(十九路军)由株萍路来湘东经赣西南进攻赣南苏区(中央 苏区),这时候我们在苏区日夜不息配合群众扰袭敌人,所谓国民党革命军 钢军号称三万之众,曾一次的蹂躏我赤色的莲花县城、永新县城的也受到了 不上千人的红军配合工农群众的打击,被我们缴他将近二百步枪以及许多军 用品和粮秣,使他很快的脱离了湘赣苏区,这支军队是由九个县区产生的游 击队集合起来,开始就遇到十倍于我的强大敌军的进攻与“围剿”,然而他 具备很好的条件是在独立斗争中锻炼出来的纯洁工农成分,干部和战士都是 大革命遗留下来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以及保持有朱毛彭黄红军传统的艰苦 英勇果敢机动的特点,而善于运用奔袭、夜袭、埋伏等游击动作,在政治上 是坚决执行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拥护工农群众的利益,获得广大群众拥护, 打击了反革命军队的进攻,夺获了武装,加强和扩大自己,且繁殖了无数的 新游击队。胜利的光荣的尽了独立作战的任务。
(三)为巩固苏维埃根据地反对敌人“围剿”而进行的斗争(1)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与帝国主义进攻苏区和红军的第一次“围剿” 是在一九三○年底至一九三一年初开始的,独立一师在当时曾为了打通茶酃 苏区联系,开展湘南工农斗争,用精速的游击动作袭占了酃县、资兴、永兴 各县,并企图去联络广西远征之红七军,但被湖南军阀刘建绪、陶广拦阻, 返回茶陵、莲花苏区后部队扩大与发展了,故在莲花县城扩充改编第一、第 二、第三三个团(一九三一年一月),茶陵、莲花、攸县、萍乡各游击队, 由红军干部调出拨出枪弹加强其战斗力。保卫和扩大苏区,各方面箝制和迷 惑敌人,使红军自如地遂行自己的作战任务,配合中区红军反对敌人大举进 攻和一次“围剿”。
(2)迎接广西远征红军第七军与反对第二次“围剿”。独立一师一、二两团为要保卫湘东苏区与响应全国红军行动,在株萍路及袁水(萍乡宜春) 一带行动,第三团则远出游击联络红七军,经茶陵到酃县就与红七军军长张 云逸同志率领之五十八团会台了,当时红七军因经过转战数千里的长征,体 力疲劳,服装破烂,大部战士单衣过冬,军长张云逸同志穿的和盖的就是一 件破大衣。会合后两军阶级友爱很好,相互帮助,互相交换斗争经验,两支 红军在张云逸同志统一指挥下,在酃茶几次击溃湘军的进攻的胜利后,到赤 色的莲花县城与独立一师第一、第二两团集中举行祝捷时,师长刘沛云因故 调动,以李天柱继师长,月余继与红七军之五十五团及红廿军在赣西苏区会 合起来了,并在李明瑞、张云逸、腾代远等同志总的指挥下,有过进攻泰和 县城与罗霖部之战,围攻安福城与韩德勤部之战,围攻宜春分宜与朱耀华部 之战,在安福之州湖、吉安之永阳两次战役击退了韩德勤、罗霖以后,红廿 军留赣西,红七军与独立一师转到湖南攻下茶陵、安仁、酃县进行激烈的战 斗,这时中央红军已经获得冲破敌人二次“围剿”的胜利,红七军和廿军便 调到了中央苏区,而留下保卫湘东南与赣西南苏区的武装便是独立一师这支 红军了。
至二次战争胜利后,王首道、廿泗淇、林瑞笙同志从中央来湘赣边,将 湘东南与赣西南的特区敌为湘赣省,组织了中央湘赣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 红军独立第一师就成了这个省区的主力红军。这时敌军正在重新组织力量进 行三次“围剿”,苏区人民和红军在他的领导者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的“保 卫苏区”、“保护即得的利益与民主自由”、“一切服从战争的利益”等号 召之下,经过工人的、农民的、妇女的、青年的群众会议和苏维埃的代表会议,使群众了解战争的民族的和阶级的政治意义与胜利的条件,这就使红军 在苏维埃区域人民积极拥护之下,不断取得反对敌人“围剿”的胜利。茶陵 尧水打败过湘军陈光中、永阳消灭了廿八师之一团、汀东南各县袁水流域等 地主武装遭受严重的打击,扩大与组织了新的游击队,新组织独立第三师。 当一九三一年冬中华苏维埃全国第一次代表会议在瑞金开会时,独立一师负 护送代表之任务,进到赣南之遂川、上犹、崇义、赣县,在行动中打击与消 灭了各县的地主武装和马昆军队之一部,开展了赣南苏区,组织了那里的独 立团,由此却因主力离开基本苏区,使永新、莲花赤色县城被湘军之陈、陶 两师赣省之廿八、十一、十四等师侵占,然而,由于中区三次战役的传大胜 利,苏区人民英勇斗争,独立一、三两师即进行艰苦的战斗,结果,将敌军 打退了,这种艰苦奋斗的战绩,证明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是如何坚毅 地为着广大劳动人民的福利,坚决和忠实执行反帝国主义与土地革命的任 务。
(四)四次战役与红八军的成立 一九三二年省全苏大会代表回后,建立了湘赣军区,统一全省武装部队的指挥,张启龙、廿泗淇为首长,在执行全苏大会决议中,红军建设得到了 新的成绩,吸收了廿六路军暴动过来的下级军官参加军队的工作。中央红军 攻赣战役时,湘赣红军之独立一、三两师改编为中国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三军 团第八军,以第一师首长李天柱、王震兼代八军首长,在攻赣州战役中曾受 彭总指挥、滕总政委指挥,在赣江中部及袁水一带的敌人翼侧和后方进行游 击战,打击了四十九师,收缴了许多地主武装,而另一部则用以抗击湘敌之 进攻,夏季在茶陵屡挫陈光中部,高垅消灭陈光中一团,继续在攸县官田打 败陶广一旅消灭其一部,此时又组织新的独立师(因原独立师已改为八军廿 四师),秋季又转到赣西北地区,在安福、宜春、分宜、吉水地区,均有过 激烈的战斗。峡江俘虏十八师一团长张超,该军官自愿解囊相助,捐三万元, 而终被释放了。一九三二年冬,军委另任命蔡会文为军区首长兼八军政委、 肖克为八军军长,从此有无数电台与中央和湘鄂赣建立敏感的通讯联络,这 样更灵敏和密切了与中革军委和总司令部的关系与经常的直接指挥,以及各 个红军的互相呼应与配合。
一九三二年冬至三三年春夏季反对敌人四次“围剿”中,正是中国共产党苏维埃和红军主张与全国武装建立反日作战协定,提出武装民众开展反日 的民族革命战争口号,苏维埃区域的人民最积极的拥护这种主张,加入红军, 拥护红军,反对敌人对苏区和红军的进攻,红军的英勇作战不断的获得胜利, 安福金田、吉安官田击败五十二师之一部,遂川雩田圩击溃廿八师之一旅, 莲花梧塘击溃六十二师一团,特别是一九三三年五月在湖南茶陵九渡冲,击 溃湘军六十三师四个团,消灭其大部,俘虏二千余人,击毙该敌副师长、副 旅长,连续击溃增援敌之十九、六十二等师,缴获该三师的大部行李辎重和 无线电台。在这些战斗中我军指战员,有过许多的英勇斗争光荣例子,在鄂 田墟战斗中,我军把野外山上敌人击溃后,与敌人在那墟上进行了村落战, 我们的十余岁的青年看护同志拾得敌人遗弃的园锹,躲在巷子口上猛的一击 打伤了一个敌人的连长,缴获他的驳壳枪并将其捕捉。适我军部队增加上用 政治的宣传鼓动,经过那被俘的连长的口说服了四十个敌军来投诚。九渡冲 的战斗中我军预备队机动地适时地以全力施行突击,八百个战斗的指战员攻 夺敌人一个主要阵地(敌约四个营)占领的一个山,我军从其左侧山麓佯攻,历卅分钟攻上并夺到山上一带敌人所遗弃的一打数目的重机枪,这一打重机 枪立即作我军追击和截断敌人退却路之用。那时我军步兵班排干部都善于使 用重机关枪,特别雩田圩俘虏来的八十余个人新加入红军的战士,大部分在 投掷手榴弹的技术上起了重大作用。
棠市战斗中,截获敌军在一个小村庄及背后森林中的的辎重近一千个担 子,这些挑夫都是敌军由醴陵、攸县拉来的农民和工人。当红军击溃敌军时, 红军政治人员高呼着挑担子的是白军虏来的“不要走”、“红军给钱你们回 家”,于是夫子招夫自己的担子不动,好像“客不离货”一样,一会儿欢天 喜地挑到石楼(廿五里路),沿途各处人山人海的人民看见红军打胜仗就拉手拍肩表示一种无限的兴奋和亲密,这些担子都 是军装、鞋子以及敌军军官们底女人的化妆品等,红军战士在战场中以及在 沿途没有一个人动手拿,以后由政治部和供给部把他分配得很好,好吃的东 西及军官衣服都分给了医院伤病兵,全军每个指战员都发给了两套新的军 服。
因为湘赣苏区是中央苏区与湘赣苏区中间联系的桥梁,是中央苏区邻近 的重要战区,在四次“围剿”最后决战的开始的阶段中,中共中央为加强湘 赣苏区和红军政治军事领导,派任弼时同志来湘赣苏区,任中共湘赣省委书 记并兼军区政治委员,同年七月红八军在湘赣之永新城,改编为红六军团十 七师(以十二个连的师改编为十二个连的团),同年八月湘鄂赣红十八师五 十二团来湘赣与十七师会合,红军在敌军堡垒政策与经济封锁中曾出敌人后 方攸、醴、萍行动一时期。回到苏区后、取得了茶陵五佛岭的胜利,尔后因 护送苏区代表赴二次全苏大会,在万安潞田打败了罗霖师活捉团长李春光, 这个激烈战斗的阶段的开始是敌人四次“围剿”在主要战线上失败了,准备 新的五次“围剿”中企图首先消灭中央苏区之邻近苏区和红军,然而这种计 划不仅没有胜利,而且同样失败。
(五)红六军团与五次“围剿”
一九三三年季初,红六军团的番号在湘鄂赣与湘赣两苏区出现,即是以 红十六军编为十六师,湘鄂赣军区司令员徐彦刚兼师长,该军区政委陈寿昌 兼政委;红八军为十七师,师长肖克,政委陈洪时;湘鄂赣独立团改为十八 师,师长徐洪、政委王震,在接受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王稼 祥的命令编制后,同时就有关这些红军的战斗任务了。
福建事变时十七师奉命北进与湘鄂赣十六师会合,牵制与调动中区北线敌人,在北进中遇到敌人的拦阻,他以自己英勇行动在黄沙给了湘军陶、李 以严重的打击,取经便机动战的姿势,远出直接威胁九江、南昌,截断了南 浔铁路,然后尚未能与十六师会合,集中力量给当时尾追与堵截的敌军以坚 决打击,消灭他的每一路或几路,以致放过这个机会,就使自己处于极不利 的地位,处处被堵截,长时受尾追,由于敌人强大和自己战役方案的错误, 使红六军团未能集中,然而不可忘记的就是红军指战员的艰苦卓绝精神与自 我牺牲精神与作战的坚忍顽强,保持了他的基本有生力量,终于回到湘赣苏 区与十八师会合了,红十六师仍留湘鄂赣边苏区,配合地方武装继续艰苦奋 斗。
(六)冲破五次“围剿”与最后保卫苏区的战斗(一九三四年三月至七 月)三月初红十七师回师湘赣与十八师会合,配合着湘赣苏区六、七年来在 苏维埃政权下生活着的劳苦亲爱父老兄弟姐妹们,为着以自己的血肉保卫自己的政权,手携手的进行着从内防御的决战。当时进攻赣江西岸之湘赣苏区 和红军的敌人,有蒋介石嫡系卅几个团及其所指挥的湖南军队、何键卅几个 团,共七十余团兵力,约十余万人,有精良的步兵武器和充足的弹药以及炮 兵部队和空军配合着,乘我十七师长征回师后疲劳与减员的严重,进行大举 围攻,大有非消灭湘赣苏区和红军不可之势,反对敌人大举进攻的红军,仅 以四个不充实的团(十七师四十九、五十一团,十八师五十二、五十三团) 与十倍于我之敌奋斗;十七、十八两师集中全力配合地方武装和苏区人民武 装,三月四日在永新县之沙市伏击前进之湘敌十五师,整个消灭其一旅,旅 长侯鹏飞、团长徐本桢均被俘虏。继有安福田里与陶广之战,永新松山与李 抱冰之战永新石灰桥、金华山与王东原部、章亮基部之战,红军在四面包围 的三、四十华里的狭小地域,进行了六个月的英勇流血斗争,这也就是红军 反对国民党几次进攻和“围剿”中最严重最残酷最困难的阶段。我红十七、 十八两师在这艰苦血战斗争过程中,更加锻炼了自己,发扬了阶级的与民族 的果敢顽强英勇战斗作风,壮大和充实了本身的力量(新组织五十团与五十 四团)。在这一阶段我们的斗争经验是:(1)红六军团的母家——湘赣苏区 是我们党及其领袖——毛泽东、朱德等同志所领导的苏维埃与红军的泽源 地,他有六、七年来工农民主制度的政权,苏维埃政权下的人民享受着完全 脱离帝国主义羁绊与封建压迫剥削的民主自由,有着很好党的建设、苏维埃 建设、土地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与民众武装建设等丰富的经验,这些 宝贵的斗争经验将永远成为红六军团光荣的传统。
(2)中国共产党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正确的领导创造了红军中坚强的共产党的堡垒及其政治工作,养成了指战员民族的和阶级的政治自觉与 高度的、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百折不挠的志气,善于克服一切困难,而成 为铁一般的不可摧毁的力量。
(3)在中国的特殊情况下的反帝国主义与反封建势力的革命战争中红军能和广大人民打成一片,在红军密切在一起进行斗争的苏区父老诸姑兄弟 姐妹他们在政治上自觉的为了民族独立民主自由与社会解放而牺牲一切,服 从革命战争的利益(如广大民众武装配合,红军作战群众自动送粮送菜慰劳 红军以及父母送儿子、姐妹送兄弟、老婆送老公当红军等)。我们记得一九 三四年的红色五月,正是敌人进攻湘赣苏区最紧急的关头,被敌人包围的苏 区人民他们为了保卫苏区、保卫土地利益、保卫已得的一切自由和解放,都 离开家庭、别掉妻子,武装上前线与敌人决战。红五月一个月的动员,使十 七、十八两师增加了数千新战士,直到现在湘赣苏区的游击队千余人,仍然 继续与存在发展着。
(4)红军经常是处在严重的战争环境与执行艰巨的任务,他需要有很 好的英明的领袖,当时共产党的省委书记任弼时同志,不但是苏维埃工作和 党的政治底最正确的指导者和领袖,他同时是军区政治委员,以马克思主义 方法具体运用在军事的活动上,最明确和具体观察情况以及迅速和切实决定 具体行动方针,在这里一方面善于说服和动员干部百折不回的完成任务,另 一方面却又无情地批评和斥责那些在战斗前面恐惧和怠工的政治动摇与异已 分子。在前线指挥战斗底司令者就是肖克同志,他在战斗环境中是以满腔热 情在前线上训育自己的部队,因为那时是大批新战七补充上去参加作战,干 部流动性亦很大,从他工作上看,从他指挥上的迅速果敢和顽强上看,他是 热情的,然而他在研究情况以及说服干部实在又是很冷静的,这样的领导人才,不能不是成功和胜利之有决定意义的条件之一。
(七)红六军团的突围西征 中国共产党中央和革命军事委员会鉴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为了组织全国反日反卖国贼的民族革命战争,为了保存中国红军的实力,不中敌人的鬼 计(敌人企图围困紧缩我们在狭小地区,最后用飞机、大炮、毒气来消灭我 们)。在一九三四年七月底,决定红六军团开始实行突击的反攻战略。那几 天的黑夜,全体指战员都是没有睡觉,整夜的夜行军,爬山涉水,忍受大家 所不能忍受的疲劳,奋发战斗的精神,连续几夜把敌人严密布置的重重迭迭 的封锁湘赣苏区的碉堡线破坏无余,完全冲破了敌人包围湘赣苏区的封锁 线,如入无人之境的进入湘南。当时了为保守军事秘密,在突围时,没有公 布湘赣红军新的组织与新的任务,直到突围成功后,于伟大的“八一”红军 诞生纪念日,在湖南桂东的沙坪圩公开正式宣布了新的组织与新的任务,宣 布了红六军团正式成立,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任弼时,委员肖克、王震, 为领导红六军团西征最高领导机关。红六军团军团长肖克、政委王震,肖兼 十七师师长,王兼十七师政委,张子意同志为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龙云同 志为十八师师长,甘泗淇同志为十八师政委,红六军团西征是五次战争中红 军新策略的开始,是打通一方面军与四方面军联系的桥梁与孔道,是汇合红 二军团,配合全国红军执行新的反攻战略的行动,以开展新的斗争局面,发 展抗日反卖国贼的民族革命战争,红色指战员们,在这样威大壮烈的“八一” 纪念节中,兴奋若狂的高呼着:“红六军团万岁!”、“为民族解放而战!”、 “为完成中央军委给予我们新的任务而斗争”。八月五日继续从沟石向西行 动了,那时红日若火、天气炎热,每日都是行军百里,神速机动的深入湘南, 沿途击破与焚烧敌人的碉楼不可数计,指战员们都高喊着:“烧乌龟壳呀!”、 “烧鸡笼呀!”群众都眉飞色舞的观望着并大声叫着“烧得好呀!”(因为 这些碉楼都是压迫群众筑的,群众非常痛恨)。同时群众沿路挑水送茶给红 军喝,他们用亲爱的口吻说着:“同志们!辛苦了,喝茶吧!”我们拿钱酬 谢他们,他们非常高兴,有的群众不要我们拿钱酬谢。经过五、六天的急行 军,攻占了新田县城,只休息一天,又继续前进,至永州抢渡湘水,因敌人 阻碍未成。我们前卫部队为了抢渡湘水,一天一夜走了两百四十里,又打转 过湖南著名的阳明山,我们爬了整个一天,只爬过一半,即在山上露营。第 二天完全翻过阳明山,到了白果市,从四倍于我之湘桂军包围中,毫无消耗 地脱离了敌人,神速经过宁远、嘉禾、蓝山、江华等县,胜利的渡过了潇水, 进行了湘桂交界之永安关的战斗,击破了“截堵”尾追我军之湘桂军队三个 师,得以顺利进入广西,经过全县、灌阳进入湘西,占领通道县城,渡过渠 水,进入贵州。在新厂一役,击溃何键之补充纵队,缴获甚多,使敌不敢轻 易尾追。于是我们从容的从锦屏、黎平、剑河、柳×、台拱之间通过,渡清 水江,经过邓水,施秉等县占领黄平,再走余庆、瓮安到河场,渡余庆河, 继续向石阡县前进。甘溪的战斗,敌人将我军截为两段,四十九、五十一两 团之一部,在两团政委晏福生、苏杰同志和军团参谋长李达同志率领下首先 到达了黔东之松桃地区,与红二军团会合了。而五十团与四十九团之一部、 十八师、军直则经无人迹的丛山峻岭中,开辟路线,打破湘桂黔敌军廿四个 团的包围,经过两周难苦的行军,战士们大多数都是打赤脚跑路,贵州的苗 山地区荒凉,人烟稀少,道路崎岖,粮食困难,有时每天只吃一餐饭。由于 指战员的英勇卓绝的艰苦奋斗精神,终于通过了石阡的封锁线,打坍了广西、湖南、贵州军阀的“堵截”和“追剿”,到达了黔东之松桃,与红二军团胜 利的会师。
与红二军团的会师是在一九三四年十月廿四日,地点在贵州松桃之石良 场(偏辟的山地),我们的贺龙、关向应、夏曦同志等及其所领导的二军团 全体亲爱的同志,热烈的举行盛大欢迎。两军指战员政治情绪及阶级友爱高 到极点了,因为我们经过三个多月的远征,天天处在行军作战的环境里,现 在战胜了敌人的“追剿”、“堵截”,克服了一切险恶困难,完成了与二军 团会合的光荣任务。
石良场会合后,经过两天的行军,进入黔东苏区(二军团一九三四年创 造的)的南腰界,休息两天,举行二、六军团的会师大会,二、六军团雄雄 壮壮的指战员登满了一个草坪,两军欢呼震天动地,宣布开会后全场严肃地 听中共中央代表任弼时同志、我红军领袖贺龙同志演说,全体指战员都十分 相信我们二、六军团的伟大力量,与在党中央和贺、任首长领导之下,团结 一致,争取革命战争的胜利。
注释
①原文无时间,据内容分析应写于一九三七年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