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空军准备中红军歼10战机和蓝军歼-11战机进行升空前准备[资料图片]
解放军国产歼-10战机挂载PL-11和PL-8空空导弹[资料图片]
编者按:随着新型武器装备的不断列装和新装备信息化程度的逐步提高,我军装备维修保障日趋复杂,装备保障任务日益繁重。某驱逐舰支队和航空兵某师的实践启示我们:面对诸多新矛盾新问题,我们只要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在创新装备维修保障模式上下功夫,在充分利用各种保障资源上求突破,就一定能够实现装备保障能力的持续提高,加快新装备战斗力的生成。
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建立区域性装备联合保障机制
3月15日上午,一场大规模装备维修保障演练在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展开。该支队迅速启动“装备抢修110”,接到指令的驻地保障基地、部队修理所等7家装备技术保障单位的维修分队立即赶赴指定地点,对故障装备进行联合抢修。该支队参谋长陈岳琪告诉记者,利用区域性保障力量,建立装备联合维修机制,可以使装备保障能力大幅跃升。
近年来,随着大批高技术装备列编,支队自身保障能力不足,迫切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提供有效的保障支援。从2006年起,他们积极构建区域性装备联合保障机制,与辖区内的10多家军内外工厂、修理所、抢修队签订了相关保障协议,明确了维修保障的职责分工和实施方法。记者在演练现场看到,面对装备抢修中的疑难杂症,指挥所通过装备保障网络,将收集到的故障情况实时传递给联合保障单位。在远程技术支援下,受损装备很快恢复战斗性能。
两年来,依靠区域性联合保障机制,在兄弟单位技术、人才、设备的有力支援下,该支队先后完成13次应急保障演练,部队遂行演习、试验、训练等任务有了可靠的装备保障。(解放军报 李根成)
济空航空兵某师“专家巡诊”式保障为新装备保驾护航
3月14日,济空航空兵某师组织装备维护检查,一架新型战机突然发出告警信号,正在保障一线“巡诊”的“专家排障组”闻讯赶来,仅几分钟就对故障部件进行了精确定位,并及时排除了故障隐患。
这个部队近年来有大批新装备列装。新装备科技含量高,临战准备时间短,一旦遇到突发故障,往往因技术力量跟不上而影响训练作战进程。为此,该部在实施常规保障的基础上,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变传统的内场“坐等维修”为“主动送修”到外场,由机关专业主任和修理厂技术骨干组成6个不同专业的“专家排障组”,每组编配2-3人,采取现场巡视、疑难会诊、协作维护等方式,长期跟在保障一线,帮助排除疑难故障。同时,“专家排障组”对战机进行跟踪分析预测,对可疑问题召开“诸葛亮会”集体攻关,使一些重要故障及时定位、快速排除。
据介绍,这种“专家巡诊”式的保障模式,有效解决了应急保障中装备快速检测、快速换件、快速排障等问题,为部队战斗力生成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去年,这个部队在执行战斗驻训任务期间,仅火控专业“专家排障组”就先后排除故障40多起,时间比过去平均缩短了1/3。(解放军报 辛伟/李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