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名】 拉脱维亚共和国(Republic of Latvia)
【面积】 64589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62046平方公里,内水面积2543平方公里。
【人口】 229.64万(2006年1月)。拉脱维亚族占58.5%,俄罗斯族占29%,白俄罗斯族占3.9%,乌克兰族占2.6%,波兰族占2.5%、立陶宛族占1.4%。此外还有犹太、吉普赛、爱沙尼亚等民族。官方语言为拉脱维亚语,通用俄语。主要信奉罗马天主教、新教路德宗和东正教。
【首都】 里加(Riga),人口73.17万人(2006年1月),1月平均气温-4.6℃,7月平均气温21.4℃,全年平均气温6.7℃。
【国家元首】 总统瓦伊拉·维凯-弗赖贝加(Vaira Vike-Freiberga,女),1999年6月17日当选总统,7月8日就职。2003年6月20日连任。
【简况】位于波罗的海东岸,北与爱沙尼亚、南与立陶宛、东与俄罗斯、白俄罗斯接壤。国界线总长1862公里。平均海拔87米,地貌为丘陵和平原。气候属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中间类型。1月平均气温-4.6℃,7月平均气温21.4℃,夜晚平均气温11℃。平均年降水量732毫米。
公元10世纪,建立早期的封建公国。12世纪末至1562年,被日耳曼十字军侵占,后归属德利沃尼亚政权。1583~1710年,先后被瑞典、波兰-立陶宛公国瓜分。1710~1795年,被沙皇俄国占领。1795~1918年,东部和西部分别被俄罗斯和德国割据。1918年11月18日,拉成为独立的共和国。1940年6月,苏军根据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秘密补充议定书进驻拉,建立苏维埃政权,同年7月21日成立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8月5日并入苏联。1941~1945年,被德国侵占。二战结束后,重新并入苏联。1990年5月4日,拉最高苏维埃通过关于恢复拉脱维亚独立的宣言,并改国名为拉脱维亚共和国。1991年8月22日,拉最高苏维埃宣布拉脱维亚共和国恢复独立。同年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承认拉独立。9月17日,拉加入联合国。
【政党】 截至2004年底,共有46个政党和政治团体在司法部登记注册。主要有:
(1)人民党(People's Party):执政党,现为议会第二大党,有20个议席。成立于1998年5月2日,现有党员约1600人。主席阿季斯·斯拉克捷里斯(Atis Slakteris)。
(2)拉脱维亚第一党(Latvia’s First Party):执政党,在议会中有13个议席。成立于2002年5月25日,现有党员约1900人。主席尤利斯·卢扬斯 (Juris Lujans)。
(3)拉脱维亚农民联盟(Latvia's Farmers' Union):执政党,在议会中占7个议席,成立于1917年5月12日,苏联时期被取缔,1990年7月5日恢复活动,现有党员约1400人。主席奥古斯茨·布里格马尼斯(Augusts Brigmanis)。2002年与绿党组成绿色农民联盟进入第八届议会。
(4)拉脱维亚绿党(Latvian Green Party):执政党,在议会中占5个议席,其成员英格丽达·乌德烈为现任议长。成立于1990年1月13日,有531名党员。党主席有三名:英都利斯·艾姆西斯 (Indulis Emsis)、维斯图尔斯·西赖聂克斯(Viesturs Silenieks)和莱伊蒙茨·维尤尼斯(Raimonds Vejonis)。2002年与绿党组成绿色农民联盟进入第八届议会。
(5)新时代党(New Era):在野党,在议会中占26个议席,是议会第一大党。成立于2002年2月2日,现有党员约844人。主席埃纳尔斯·列普舍 (Einars Repse)。
(6)“祖国与自由”和争取拉脱维亚民族独立运动联盟(Union "For Motherland And Freedom"/LNNK):在野党,在议会中占7个议席。成立于1997年6月21日,现有党员约1950人。主席亚尼斯·斯特拉乌梅(Janis Straume)。
(7)人民和谐党(National Harmony Party):在野党,在议会中占7个议席。成立于1994年2月5日,现有党员约1050人。主席亚尼斯·尤尔坎斯(Janis Jurkans)。2002年与拉社会党、平等党组成“争取统一拉脱维亚维亚人权联盟”进入第八届议会,共获25个议席。2003年2月,人民和谐党退出联盟,在议会单独组成人民和谐党议员团。
(8)拉脱维亚社会党(Latvian Socialist Party):在野党,在议会中占5个议席。成立于1994年1月15日,现有党员约3000人。主席阿尔弗雷茲·卢比克斯(Alfreds Rubiks)。
(9)平等党(Party “Eguality”):在野党,在议会中占6个议席。成立于1996年12月11日,现有党员约600人。主席塔季亚娜·日丹诺克(Tatjana Zdanok)。
(10)拉脱维亚道路党(Alliance "Latvia's Way"):成立于1993年9月25日, 现有党员1258人。主席伊瓦尔斯·哥德马尼斯(Ivars Godmanis)。
(11)拉脱维亚社会民主工党(Latvian Social Democrats Workers' Party):成立于1998年4月3日,现有党员1000人。主席达伊尼斯·伊万斯(Dainis Ivans)。
其它政党有:社会民主福利党(Social Democratic Welfare Party)、俄罗斯人党(Russians’ Party)、进步中间党(Progressive Centrist Party)、拉脱维亚人党(Latvians’Party)、拉脱维亚复活党(Latvia’s Rebirth Party)、自由党(Freedom Party)、社会民主党联盟(Social Democtrats’Union)、工党(Labour Party)和基督民主党(Christian Democratic Unions)等。
拉主要党派的政治主张有许多相似之处:主张巩固国家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内提倡完善民主制度,吸引外资、发展经济、科教;对外争取加入欧盟和北约,搞好同周边国家关系,加强波海三国区域合作等。主要分歧在于同俄罗斯建立什么性质的关系以及如何对待居住在拉的俄族居民。
【军事】 1991年8月23日开始组建军队,11月成立国防部。和平时期,武装力量由国防部管辖。现任武装力量司令是海军中将盖迪斯-安德列斯·泽伊波茨(Gaidis Andrejs Zeibots,2003年1月30日由议会任命)。国防力量由国防军和预备役部队组成,实行义务兵役制,19岁至27岁的男性公民应服兵役12个月,拒服兵役者须在非军事部队服役24个月,女性公民自愿服役。2004年4月拉加入北约后,武装力量开始向职业化过渡。截止2004年12月1日,拉武装部队共有5000名现役军人 ,其中陆军2100人,海军750人、空军350人。另有国民卫队约为11600人。2004年国防预算为2.848亿美元。在组建军队过程中,美、英、德、法及北欧国家提供了培训和武器装备等方面的协助。美国军事教育培训基金(IMET)每年为拉培训40-60名高级专业人员。在西方国家支持下,拉同立陶宛、爱沙尼亚签订了军事合作条约,统一协调三国安全事务,三国在波海的海国家联合区舰队(BALTRON)、波罗的海地区空情监控网(BALTNET)、波罗的海军事学院(BALTDEFCOL)等项目开展密切合作。迄今,拉已同30多个国家的军队建立联系,同26个国家签署了军事合作协议。截止2005年底,拉共参与5项国际维和行动。1996年4月起,拉1名军官参加联合国波黑维和行动。2000年起,拉1名军事观察员参加欧安组织在格鲁吉亚的维和行动。2000年起,拉107名士兵参加科索沃维和行动。2003年2月起,拉11人军事医疗队参加阿富汗维和行动。2003年5月起,拉120名士兵参加伊拉克维行动。2006年11月拉议会通过决议将驻伊军队任期延长至2006年12月31日。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相关资料